拿到嘉澤老師的簽名,開心!
雖然今天晚上有重要的事,但下午還是忍著沒有到咖啡店補充咖啡因(但有上小七補充),在兩點左右到達西門町的電影公園。我還是第一次到這邊來,感覺非常新鮮。喝著咖啡,在陰涼處看著玩滑板的年輕男孩們,真是非常愉悅的午后時光啊!但天氣再涼快一點就好了。
撐到剩下五分鐘時才走進座談會的會場。
因為畢竟是比較公開的場合,我還是會有一點怕怕的,但還好人不多(用「還好」兩個字好像很欠揍)。嘉澤老師已經坐在前面,四周排了紅色的凳子,但怎麼沒什麼人啊!嚴格說起來,扣掉我以為的工作人員,只有兩個
人在座位上啊啊啊!同志文學真的沒落了,忍不住這麼覺得。
引言人小宇(我不知道正確寫法,總不會是小雨吧!)說再過十分鐘就開始,而現場的人數依舊沒有起色,我只好拿出筆記本開始隨便寫些東西。等待的時間蜻蜓也出現了,看到熟面孔的感覺好奇妙。總算有一點人氣的感覺之後,座談會終於要開始了。
小宇先大致介紹了這場座談會的背景以及嘉澤老師(一直寫嘉澤老師四個字,感覺好拗口,但又沒辦法裝熟地直接叫名字,也不能用個A來代表)的創作歷程,口條超好的;然後就正式開始座談會啦!
一開始先工商服務了一段基本書坊的東西,包括目前正在熱銷中的漱蘭包及各代言人等等。說真的,我有點衝動想買一個,但又考慮到我是不是真的會揹出去而遲遲無法下手。接著就開始進入正題。嘉澤老師提了一下「用力幸福」這個主題,也談了一下他的同志身分的一些經歷等等。我真的覺得,勇敢做自己的人真的很了不起,同志必須愛得比別人更用力,過得比別人更幸福,當他們成為某種榜樣、某種力量時,那種感就讓人好感動。
開場白之後就是他的三本著作的創作介紹。窺、類戀人和我愛粗大耶。
其實三本都各自有很強烈的特色,但我最鍾愛的是「類戀人」。對我來說,那個故事裡投射的各個角色是和我很不一樣的人,但內心裡卻被那些自己無法成為的形象而著迷,而且據作者本人說,小說的內容真實度還高達80%;故事裡的主角不斷在試探、退縮之中質疑著愛情,也在放緃和愧疚中不斷讓自己破碎重生,我覺得那樣的反覆過程十分吸引人。愛情裡的掙扎和進退一直是我無法確實掌握的課題,於是裡頭的某些話讓我會重新檢討,重新得到一些動力。
完了我記性變好差,明明我有很認真的聽整場座談會,現在卻打不出什麼確實的心得。我只記得他引用郭強生教授對同志文學的說法幽了自己一默,但對於用這樣一個書名,一方面有它的趣味性,一方面也正是同志文學之所以有其活力的地方。我也不覺得同志的文本(這裡不用文學)該以某種文學性當作目標而經營,我自己覺得,如果把那定位成「文學」好像有點太沉重,但這樣還是落入了某種窠臼吧!就算以同志文學名之,它也應該具有豐富多元的色彩,可以嚴肅可以詼諧,可以關注重大議題也可以暢談情色小愛,這才是六色光譜中讓人著迷的地方吧!
但我其實也只是嘴砲啦!寫得出東西就偷笑了,哪顧得了那麼多。
嘉澤老師也有分享他的一些生命歷程,包括他和男友們的相處,和家人的關係等等,尤其是後者,在我目前的情況聽來是個很大的刺激,甚至有些話是我想向家裡的人講的;只不過,現階段實沒辦法就是了。
會後的提問上,有位大陸來的女生朋友似乎對台灣的同志文學(或文化)很感興趣,其他在場的人也有提一些有關寫作的問題,只可惜小宇最後用來送小禮物的問題沒人肯回答──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啦,但所有人都好害羞,於是我也只好矜持下去。
簽完名,我也順便提了兩個小問題。倒不是硬擠出來的問題,而是我在看的時候就有一些疑惑,只是問不出很明確的想法,而且又好緊張,真是非常抱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