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既然是飲早茶,顧名思義就是得一大早起床。


厚重的窗簾擋去了外頭的天光,訂了六點半起床,手機鬧鐘響的時候房間裡還暗暗的,空調咻咻地發出單調的聲音。即使再覺得睏,但既然約好了就要努力地爬起來。



一如往常地走到飯店附近的地鐵炮台山站,依昨天Kitty幫我查好的路線,她說比較有效率的作法是先搭港島線到中環,由地下通道走到香港站轉乘東涌線到荔景站,再轉到荃灣線搭到終點荃灣站,這樣雖然要換比較多線,但比直接搭荃灣線省時,因為停靠的站比較少。




我從善如流地依照指示。雖然是一大早的時間,但地鐵上已經有很多人了,尤其換到西鐵時,看到不少學生。抵達荃灣站時還不到約定時間,在出口B出了閘,靠在二樓的欄杆上看著底下的人來人往,星期一的上班時間果然充滿忙碌的人潮,但一旁的小公園裡也是有人在那邊悠閒地練著土風舞(或其他什麼不知名的舞)或坐在椅子上休息。我走到下頭試著想融入人群,同時研究飲完早茶之後獨遊的路線。



接近八點時回到二樓的小七,等了一會兒Kitty就出現了,穿著輕便的上衣和牛仔褲,和第一天在圖書館看到她時有很大差別。她今天是請半天假來作陪,下午得回去上班,所以包包裡還帶著上班用的淑女服飾。走下迴轉樓梯,到附近的小巴站牌等車。我們是要到大帽山的山腰,一個叫「川龍村」的地方飲早茶,算是第一次的體驗─雖然得這麼早起。但後來聽古惑女說她以前也常和家人上去飲早茶,原來不是一個冷門的活動啊!


搭上80號小巴,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前進,路上Kitty拿出香港郊山的明信片和一本香港地質公園的導覽手冊給我,真是太知性的紀念品了,謝謝在地人!而且它們還蠻重的。一邊看著明信片,沒多久就抵達川龍村了,是個依山而建有點涼的小村子;我們找了一會兒路,因為Kitty也不曉得那家店在那裡,但大概是很有名的飲早茶的店吧!走下斜坡,有個廣場停了不少車子,一旁就是我們的目的地─端記茶樓。




其實它就像是一般飲茶的店,叫一壺茶,然後再點一籠籠的點心。只是因為我們只有兩個人,也點不了什麼。店裡是採自助式的,在一堆小蒸籠裡我們挑了燒賣、雞肉火腿腐皮捲(亂取名字)雞扎、牛肉丸子(大概是)山竹牛肉,還追加了一盤醬油很多的腸粉。其實好不好吃是其次,店裡人還不少,幾乎每一桌都有人坐,除了叫這些茶樓的點心之外,還可以請店家炒菜灼(水)西洋菜,一大早吃這麼油是好事嗎?




氣氛很悠閒,而且因為一大早就起床,所以可能這樣無所事事坐著喝茶吃東西是很舒服的事;浮著渣仔的淡淡茶色,和清晨八點多的晨光很搭,如果再配合早茶結束來一段行山應該會更完整。


接近十點我們回到荃灣,時間其實還很早,所以Kitty決定回去補個眠再去上班,而我則振作精神進行今天的港島之旅。


在荃灣直接告別Kitty,她要搭巴士先回住處補個眠,而我雖然也很想來個回籠覺,但還是決定振作精神進行我今天的港島景點一遊。雖然來了兩次香港,但其實對於市區的景點還是有些走馬看花,在這個城市裡買東西吃東西成了首要任務,總覺得要做一些比較不一樣的。基本上我還是沿著早上過來的路線再搭回去,在香港站下了車,再從中環由出口J走出地面。




香港立法會大樓是棟新典主義的建築,用了一些希臘的建築元素像是拱頂、三角形的楣式或柱飾,上次經過時正好遇到民眾抗議事件,聚集了很多警察在管制,但今天則只有兩三個警察在走來走去,不少遊客也在附近拍照,之後好像不再當作立法會使用,會有其他用途。據在地人說,門楣上方的女神是個手持天平矇著眼的女神,但我相機不夠力拍不出來。





在附近繞了繞拍了些照,和平紀念碑、沒有皇后的皇后像廣場─只有一個穿著大衣的不知名男士銅像、和圍繞著立法會週邊的大樓。我決定一路往上環的方向走,沿途隨便看看。




對照著地圖來到都爹利街。這裡上回我們也來過,是接近黃昏的時間,在旁邊頗具特色的星巴克裡喝了咖啡。因為上次拿著夜拍亡拍過夜景,這次就趁著白天來拍拍一邊的石階與煤氣燈。香港依著山勢而建,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用石階在串連,甚至有的路就叫「樓梯街」。這一處的石階很有味道,搭上煤氣燈散發著濃濃的懷舊風,在四周林立的購物商店之中是個有趣的存在。



沿著石階往上,往右轉一邊看著山上的建築,一邊漫無目的前進。這一帶其實有些景點的指標,跟著走就不會有錯。走到藝穗會,這也是個蠻有特色的建築物,帶一點英倫學院的風味,書上說它有提供藝文使用及作為香港外國記者會的會所;建築物靠近街角作成的半圓造型上牆面頗具趣味的文字,蠻有意思的。




順著指標往荷李活道的方向走,沿途經過了蘭桂坊,彎進砵典乍街的石板路,在高低錯落的石板道上變換腳步節奏,或走進旁邊的小亭子休息,或看看攤位上滿的飾品;還不到中午的石板路上沒有多少店家開門,但已經營業的店家五顏六色張掛著的小物讓這條石板路變得更精彩。




抬頭看見半山手扶梯,繞進之前來過的結志街和擺花街的交叉口,蘭芳園店裡已經坐了不少人。坐到裡頭,隨意看著菜單點了豬扒包的套餐,飲料當然是絲襪奶茶啦!旁邊的人都是兩三個團坐,說著滿口廣東話,自己一個人坐在正中央的桌還真有點格格不入。但豬扒包沒有想像中好吃,重點應該是它太小了,比一般漢堡還小,下次應該先找看看以前在節目裡看過的,大塊豬扒滿出麵包的那家店在那。但奶茶還是好喝,柔順的口感和記憶中一樣。




我大概主要是沿著荷李活道走,中間偶爾繞到別的小街道逛逛,經過美輪街時還繞到下面去看看。勝香園依舊排著長長的隊伍,人聲鼎沸地作著生意;那時是中午十二點,九記牛腩依舊還沒開店,只排了兩個人作作樣子。



順著鴨巴甸街一路往上其實是非常辛苦的,這一大段都是蠻陡的上坡,雖然沿路作了石階,但正午的太陽加上坡道的確會讓人吃不消。就是走著這一段,讓我有了「在港島市區也像是行山」的想法,真是個有趣的城市,除了這樣高低起伏的道路小街之外,種種交通工具也在這些路上交錯上下,那樣的景像實在很特別。爬上一小段梯,孫中山紀念館終於到了。




這附近其實有十幾個點,連成一個孫中山史蹟徑,我沒有一一地走過,但沿途總會看見幾個地方有指示牌,像是石板路那兒、勝香園、剛才經過的歌賦街交叉口等等。在門口拍了到此一遊,考慮著要不要進去參觀順便吹冷氣,就聽到不遠處有一種人群的騷動─這算是種動物本能嗎?我走到剛才上來的地方,果然就見到有一群揹著背包的學生準備過馬路─直覺告訴我,他們是來參觀孫中山紀念館。



事實證明,他們果然是要來這兒,還好沒進去。


往下走,在叉路左轉,經過基督教青年會,在樓梯街往下回到荷李活道,文武廟就在街口。拍照的時候正好有一群外國遊客跟著導遊過來,認真地聽著要怎麼拜拜的流程。廟堂內的天花板上掛滿了螺旋狀的線香非常好看,可惜不能拍照。店內有提供免費線香,於是入境隨俗地拜了一下,但心裡無所求。



在隔壁的賣店逛逛,買了張文武廟的畫,算是個到此一遊紀念吧!


繼續沿著荷李活道走,但這兒的古董店面都太級了,應該是給那種收藏家等級的人進去的,我自然只是走馬看花囉!走進平行的另一條摩羅上街,原本期待這兒會比較多人,因為它賣的是一些早期的二手古董雜貨,像是畫報、舊書、古玩、雕刻等等,不如荷李活道上的精緻,但東西比較有趣,甚至有一些早期的玩具也被隨意地裝箱任人挑選。不過不曉得是不是時間的關係,客人很少,而我也不敢隨便地拍人家攤位上的東西。摩羅上街又叫貓街,但不要以為這裡是有很多貓會在路上隨便走動(我真的這麼以為),它的典故是因為這裡的店家會出售一些偷來的老鼠貨,而顧客上門就像貓捉老鼠去找貨,才會有這個名字。




走走看看這些老東西非常有意思,主要因為它不是那麼地收藏性,反而是以趣味為主,老畫報有著當年的電影消息、反共愛國悶想的標語圖幟懸在店門上、毛澤東瓷器人偶擠在人偶堆中高舉著右手、做成手錶,打火機的毛語錄有一種顛覆的味道。純粹覺得有趣拿了本小的中英對照毛語錄,老闆靠過來說了價,還拿著計算機,殺價的方式像來到東南亞國家。



走回熱鬧的德輔道中,有種兩個世界的感覺,剛才還是個小街市的區域,一下子就回到人車交錯的大城市中。這次旅行前我就一直嚷著想吃砵仔糕,事前也先查過「砵仔王」的大概位置,在德輔道中249號一帶。它真的很不起眼,在街角的地方只有一小塊牌子寫著店名,轉進去巷子裡才看得到店面。因為賣砵仔糕的是一個老婆婆,排隊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要怎麼說黃糖口味的一個,但最後還是比了個「1」她就知道了。兩根竹籤串起一個小碗裡的砵仔糕,再用一塊透明塑膠紙包起來,黃糖口味上頭是一粒粒的紅豆,吃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像小時候某個零食,但偏偏就是想不起來。但總算吃到了,味道其實還不錯耶!




因為活動的範圍都在港島沿線,叮叮車自然是最方便又省錢的交通工具了。從後門踏上車,窄窄的車廂裡已經坐滿了人,因為距離不遠所以沒打算再走上樓。我專心地注意兩旁的街景,很怕坐過站。到中環置地廣場一帶趕緊下了車,雖然叮叮車也可以用八達通卡,但在門旁邊的小鐵盒裡投兩塊錢硬幣才是王道啊!




在畢打街拍了照紀念之前看過港劇「畢打自己人」,花旗銀行不曉得得罪了誰,一堆人誰這裡打鼓抗議。我走進置地廣場,開始在建築物裡頭穿行。香港這兒的商場大樓有一些會用空橋串連,根本彼此就是互相連接著,讓購物行程不間斷。跟著人潮移動,經過立法會在匯豐大樓回到街上─我還是喜歡在街道行走的感覺,即使得頂著大太陽。


一路往灣仔的方向前進,沿途看到什麼就隨便拍拍照,這種漫無目的走路還蠻適合我的,而且這兒公園或商場都很多,走累了不怕沒地方坐著休息。經過了一些書上會提到的大樓,中銀大樓、力寶中心、遠眺IFC,走上盤旋彎曲的樓上天橋,走到太古廣場隨意看看中庭展出的建築模型;繞進皇后大道東,繞到大王東街看看和昌大押─本來打算在這兒用餐,但這時實在吃不下太多東西於是作罷。在這裡我應該順便走到石水渠街看看藍屋的,但我忘記了,唉。





沿路走進那些店逛過,我已經記不得了,反正覺得有趣就會走進去晃一下,順便還能吹冷氣。走到灣仔地鐵站入口時,想起上次我們在這一帶搭過車,站牌附近就是檀島咖啡;因為想喝杯冰涼的飲料,就走到軒尼詩道上,進入人還不少而且冷氣很強的店裡。



本來只是想點凍咖啡,但惡魔趨使之下又加點了牛油西多士─因為它看起來真的很誘人,牛油在吐司上頭慢慢融化的感覺很刺激味覺。拍了照,翻了翻旅遊書,吐司上頭牛油已經都化了,吃到嘴裡有種非常油膩化不開的感覺,我的胃…Kitty說,吃牛油西多士要淋上糖漿,下次一定要記得,而且不要讓牛油整塊都融化,太可怕了。但咖啡還不錯,不過旁邊三人組點的通粉、公仔麵看起來也很不賴。



走過堅拿道東,轉到時代廣場附近,這是今天預訂的購物行程,畢竟還是想買些有的沒的回去。主要集中在Uniqlo和附近的GOD消費,也算是替香港觀光產業貢獻了棉薄之力。而且香港的Uniqlo比較便宜而且樣式也多,台灣那家我每次去都沒找到想買的。



搭叮叮車回炮台山站,進到房間才發現自己真的累攤了,今天也走了不少路,而且有上有下的很花體力。沖了個澡,悠閒地上著網,因為和Kitty是約晚上七點吃大排檔,就在我的飯店附近,以為時間充裕就好好地休息一下。結果六點多Kitty打來說Karen已經到了,大排檔生意好要先去佔位子,於是我趕緊收拾一下衝出門。



吃飯的地方在渣華道99號的二樓,有一種公館水源市場的感覺,但規模大得多了,到處都坐滿了人,加上我根本不曉得店名,於是只能亂繞亂找。最後還是被Karen叫住的,幸好她還認得出來。這家店叫「東寶小館」,我們一邊研究菜單一邊等Kitty,幸好這裡的店都會提供一杯茶,所以光坐著不會很尷尬。其實點菜我很不擅長,尤其這種連名字都會搞不清楚是什麼東西的菜。救星Kitty出現,穿著果然和早上完全不同。她幫我們點了聽說很有名的風沙雞,其他還點了芙蓉琵琶豆腐、什麼湯之類的記不住就算了魚湯浸娃娃菜, 金銀蛋肉鬆冬瓜。風沙雞真的很美味,上頭好像是炸過的油蔥炸蒜蓉吧,讓雞肉混進另一種特別香味。可憐的Karen因為痛下決心讓自己更健康,所以很多東西都不能吃,還拿出醫生給她的飲食單,讓我們祝福她。




看著牆上的菜單隨意地聊天,因為吃飽之後也沒麼事,索幸就散步走回飯店。途中她們還到ok便利店裡買了最近推出的黃色小鴨公仔,兩個人都買一樣的真沒創意啊!走進房間,寬敞的房間和設備果然沒有丟香港人的臉,連在地人都滿意。看看港劇聊聊天,十分地輕鬆悠閒─但我其實有點想睡啦,真是不好意思,畢竟我一大早起床又走了一天的路啊!



送走兩姊妹後,一邊上網一邊想著這是香港的最後一個晚上了,收拾行李的時候,心情難免有一點失落;寫著給香港朋友和自己的明信片,回想著這幾天走過的路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rtry 的頭像
    ortry

    or,try

    or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